诺贝尔奖与仪器分析技术发展
一、诺贝尔化学奖相关成果
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F. S. Arnet、L. Birgisson和J. R. Brown,表彰他们在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(GC-MS)领域的突破性贡献。
- 技术核心:结合色谱分离与质谱检测
- 应用范围:有机化合物鉴定与定量分析
- 检测限:可达ppb(十亿分之一)级
获奖者 | 获奖年份 | 技术贡献 | 影响领域 |
---|---|---|---|
F. S. Arnet | 1986 | 色谱分离优化 | 环境监测 |
L. Birgisson | 1986 | 质谱检测系统 | 药物分析 |
J. R. Brown | 1986 | 联用技术标准化 | 食品检测 |
二、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关成果
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C.zeiss、J. M. Le Goues和J. C. M. Van der Woude,表彰他们在电子显微镜(EM)领域的创新。
- 技术突破:扫描透射电镜(STEM)
- 分辨率:0.1纳米级
- 应用场景:纳米材料表征
发明者 | 技术特征 | 检测范围 | 应用领域 |
---|---|---|---|
C. Zeiss | 电磁透镜系统 | 原子级结构 | 生物医学 |
J. M. Le Goues | 样品台技术 | 纳米颗粒 | 材料科学 |
J. C. M. Van der Woude | 图像处理算法 | 分子结构 | 药物研发 |
三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成果
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J. Paunesku、R. A. tailor、A. A. Z. El-Sayed和M. F. B.алы,表彰他们在荧光成像技术(FLIM)的开拓性研究。
- 技术原理:荧光寿命成像
- 检测指标:光子寿命(10^-9秒级)
- 应用价值:细胞代谢动态监测
研究者 | 技术突破 | 检测精度 |
---|---|---|
J. Paunesku | 多色荧光标记 | 亚细胞定位 |
R. A. tailor | 数据处理算法 | 实时成像 |
A. A. Z. El-Sayed | 生物探针开发 | 活细胞观测 |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22887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