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8星区划分与代表人物解析
一、星区划分标准
48星区体系基于赤经-赤纬网格划分法,将 celestial sphere 均分为48个区域(每区15°)。该体系融合天体力学与空间导航需求,具有以下特点:
- 科学坐标基准:采用ICRS参考系
- 均匀覆盖特性:经纬度网格无重叠
- 应用导向设计:便于卫星轨道计算
二、典型星区示例
星区编号 | 赤经范围 | 赤纬范围 | 代表人物 | 主要研究领域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区 | 0°-15° | +90°-75° | 张衡(东汉) | 浑天仪改进 |
23区 | 345°-330° | -15°-0° | 郭守敬(元) | 授时历制定 |
三、现代应用案例
星区划分对空间技术发展具有实际价值:
- 北斗卫星组网采用星区定位算法
- 深空探测器轨道计算依赖星区划分模型
- 天文台观测计划按星区轮换执行
(参考:《星区划分标准与天文应用》,科学出版社,2021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8019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