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鳥」字的读音与解析
一、字源与读音
「鳥」由「羽」和「隹」组成,读音为niǎo(现代汉语拼音)。该字最早见于甲骨文,表示长有羽毛、短尾的飞禽形象。
二、生物学特征
特征分类 | 具体表现 |
体型结构 | 平均体长15-25厘米,具羽毛覆盖 |
运动方式 | 双翼驱动,最高飞行速度可达120km/h |
栖息环境 | 广泛分布于森林、湿地、草原等生态系统 |
三、文化意义
- 《说文解字》:"鳥,飞也,象形。"
- 《尔雅》记载:"鸟,卵生,前趾后三,曰鸟。"
- 现代象征:自由、探索精神
四、现代应用
1. 生物学分类:属鸟纲鸟形目
2. 生态研究:全球现存约10,000种
3. 经济价值:羽毛加工、观鸟旅游产业
五、常见误区
注意:
- 与"鸮"(猫头鹰)属不同科属
- 非所有鸟类均能飞行(如企鹅、鸵鸟)
- 甲骨文未记录现代家禽驯化过程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22380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