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是否存在“媚黑组织”?网络行为规范与社会责任
一、关于“媚黑”现象的定义与现状
“媚黑”通常指部分网民对黑色文化进行过度追捧,并伴随低俗、恶搞或扭曲价值观的传播行为。根据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2022年仍有约3.2%的网民接触过相关内容。
二、法律与政策层面的明确禁止
- 《网络安全法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禁止传播暴力、淫秽、低俗信息
- 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》第六条要求平台建立内容审核机制
- 国家网信办2021年开展“清朗·整治‘自媒体’乱象”专项行动
三、典型案例与社会影响
案例类型 | 处理结果 | 法律依据 |
---|---|---|
某短视频平台传播黑色低俗内容 | 封禁账号并处罚款50万元 | 《网络安全法》第四十七条 |
网络漫画平台违规推广黑色文化 | 下架作品并停业整顿 | 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》第二十四条 |
四、正确看待黑色文化传承
黑色文化中包含《山海经》等传统文化元素,但需注意:《关于推动网络短视频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明确要求剥离封建迷信、低俗恶搞等不良成分。
五、公众应主动承担的责任
- 拒绝传播任何含有种族歧视或人身攻击的内容
- 举报违规:通过12377.cn等官方渠道反馈
- 提升素养:学习《网络文明公约》等文件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26398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