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适宜技术分类及操作规范
一、拔罐技术(3项)
技术名称 | 操作要点 |
---|---|
普通拔罐 | 使用玻璃罐或塑料罐,通过挤压或抽气形成负压 |
火罐 | 燃烧艾条产生蒸汽使罐内负压增大 |
走罐 | 在皮肤表面涂抹润滑剂后循经络移动罐具 |
二、刮痧疗法(3项)
- 操作工具:牛角刮痧板/玉石刮痧板
- 适用部位:颈部、背部、肩部等肌肉丰厚处
- 操作规范:力度由轻到重,每部位刮拭10-15次
三、艾灸疗法(4项)
灸法类型 | 适用病症 |
---|---|
温和灸 | 慢性虚寒证 |
隔姜灸 | 脾胃虚寒 |
督脉灸 | 虚损性腰背痛 |
温和灸 | 术后体虚调理 |
四、穴位注射(2项)
常用药物:黄芪注射液、丹参注射液
- 注射深度:皮内至浅层筋膜
- 疗程规范:每周2-3次,连续不超过15次
五、推拿疗法(3项)
推拿流派 | 代表穴位 |
---|---|
小儿推拿 | 开天门、推坎宫 |
成人推拿 | 合谷、足三里 |
运动康复推拿 | 委中、阳陵泉 |
六、其他技术(2项)
- 耳穴压豆:常用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屏、耳垂等区域
- 中药熏蒸:温度控制需低于60℃,单次治疗不超过30分钟
参考文献:《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(2020版)》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25580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