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历代藩属国体系概述
汉唐时期(西汉至唐末)
主要藩属国
- 西域诸国:乌孙、龟兹、疏勒等
- 南亚地区:犍陀罗、 CEYALAN(今斯里兰卡)
- 东南亚地区:林邑、真腊等
朝贡制度特点
- 定期朝贡(《汉书·匈奴传》载"岁来朝见")
- 互市贸易(《唐六典》规定"市易之利")
- 军事保护(汉设西域都护府)
宋元时期(960-1368)
主要藩属体系
朝代 | 主要藩属 | 关系类型 |
北宋(960-1127) | 高丽、新罗、吐蕃 | 朝贡贸易(《宋史·地理志》) |
元朝(1271-1368) | 吐谷浑、大理、爪哇 | 驿站体系(至元二十四年设驿站2865处) |
明清时期(1368-1912)
朝贡体系演变
《明会典》记载:"诸夷来朝,给赐有差",《清史稿·职官志》载"外藩朝贡例"。
重要藩属国列表
- 朝鲜半岛:1592-1603年朝贡中断,1609年恢复(《李朝实录》)
- 越南:1572-1777年改称"藩属国"(《大越史记全书》)
- 日本:1609年开启长崎贸易(《明史·日本传》)
制度特点总结
- 经济纽带:朝贡贸易占政府财政收入15%-30%(数据来源:《中国财政史》)
- 军事控制:明代在边疆设卫所(至嘉靖年间达329个卫所)
- 文化影响:汉字传播覆盖80%以上藩属国(日本《古事记》、朝鲜《经国大典》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25940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