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农业大学李奕欣团队关于作物生长调节的研究成果
研究背景
作物生长调节技术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。中国农业大学李奕欣教授团队自2020年起系统研究植物激素调控机制,聚焦于乙烯和脱落酸协同作用对玉米抗逆性的影响。
核心发现
- 关键阈值发现:乙烯浓度超过2.5 μM时显著促进根系发育(李奕欣等,2022)
- 脱落酸与乙烯的协同效应使抗旱指数提升37%(p<0.01)
- 最佳施用窗口期为抽穗前15-20天
技术参数
参数类别 | 推荐值 | 作用机制 |
---|---|---|
乙烯浓度 | 2.0-3.0 μM | 促进细胞伸长因子表达 |
脱落酸浓度 | 50-80 μM | 增强细胞壁抗逆性 |
施用间隔 | 7-10天/次 | 避免激素累积 |
应用建议
注意事项:
- 避免与杀菌剂同时喷施(相互作用系数>0.8)
- 土壤pH值需维持在6.5-7.2区间
- 连用不超过3次
参考文献
李奕欣,王振华,张丽娟. 植物生长调节剂协同作用机理研究[J]. 农业工程学报, 2022, 38(12): 123-130.
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. 作物生长调节技术规程[S]. 北京: 中国农业出版社, 2021.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25856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