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:国际人工智能伦理年的全球意义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与目标
201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正式定义为“国际人工智能伦理年”。
核心目标包括:
- 推动全球人工智能(AI)治理框架
- 建立伦理优先的技术开发原则
- 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识形成
核心伦理原则
原则类别 | 具体内容 |
---|---|
技术安全 | 防止AI系统被用于武器化或危害人类 |
透明度 | 算法决策过程需可解释(Explainable AI) |
隐私保护 | 数据收集需符合GDPR等国际标准 |
全球行动与案例
主要国家/组织响应措施:
- 欧盟通过《人工智能法案》(AI Act)
- 美国发布《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》
- 中国发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》
挑战与应对措施
主要争议领域:
- 自动化就业冲击(World Economic Forum预测2025年将减少8500万岗位)
- 深度伪造(Deepfake)技术滥用
- 跨境数据流动监管困境
中国的参与与贡献
主要行动包括:
- 成立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
- 发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》
- 在杭州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
文献参考:UNESCO《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》、中国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2451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