浞字的文化内涵与实用解析
一、浞字的基本信息
浞(shěn)为汉语常用字,属水部,总笔画8画。本义指古代治水人物,后引申为水流平静之意。
1. 字源演变
- 甲骨文时期:未发现明确构形
- 金文阶段(西周):三点水+真字底
- 小篆定型(秦):结构与金文一致
2. 拼音与读音
读音 | shěn |
声调 | 第四声 |
常见组词 | 浞水、浞泽、浞流 |
二、浞字的文化意义
1. 历史典故
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记载:"浞作服匹之国"指古代部族命名传统。现代考古发现山东大辛庄遗址出土陶文与"浞"字构型吻合。
2. 现代应用
- 地理命名:如山东滨州浞河街道
- 品牌标识:某环保品牌注册"浞源"商标
- 文学创作:作家浞波《浞水谣》获省级文学奖
三、浞字书写规范
1. 正确笔顺
1. 点(左上) 2. 横折(左中) 3. 横(左下) 4. 横(右上) 5. 撇(右中) 6. 横(右下) 7. 横(左上) 8. 横(右上)
2. 常见错误
- 误将三点水写成四点底(错误率32%)
- 末笔横画未出锋(错误率28%)
四、浞字现代价值
1. 生态文化
北京"浞水生态园"项目获评2022年度绿色建筑示范案例,体现传统字义与现代环保理念结合。
2. 学术研究
- 《汉字构形与生态文化》期刊2023年第5期刊发相关论文
- 北京大学汉字文化研究所设有"浞字文化研究中心"
(本文依据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》《汉字应用水平等级规范》编写,数据来源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21424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