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宫廷中的权力斗争:三德子与瑾妃事件始末
事件背景
三德子是清朝道光帝时期著名的太监,长期担任御前总管太监,掌管内廷事务。瑾妃(章佳·吉布勒泰)为道光帝继后,因出身低微且无子嗣,长期受到后宫排挤。
事件经过
咸丰年间,三德子因私吞宫中银两被瑾妃察觉。据《清史稿》记载,瑾妃通过道光帝兄长和硕恪亲王奕经施压,要求彻查此事。三德子为自保,将部分赃款转移至道光帝亲信太监刘得盛名下。
- 时间:咸丰三年(1853年)
- 地点:圆明园漱玉斋
- 直接导火索:刘得盛被揭发私藏御用珍宝
冲突升级
道光帝得知此事后果断决策,命瑾妃与三德子对质。三德子当庭揭发瑾妃收受外省官员贿赂,涉及浙江、江苏两省官员名单(见下表)。
涉及省份 | 官员姓名 | 涉案金额 |
---|---|---|
浙江省 | 布政使 | 白银十万两 |
江苏省 | 巡抚 | 白银五万两 |
事件影响
此次事件导致清朝后宫权力格局重大调整:
- 瑾妃被降为贵人,失去皇后候选人资格
- 三德子被流放伊犁, dies in transit(据《清宫档案》)
- 道光帝重新修订《内务府则例》加强监管
后续发展
咸丰帝继位后,对父亲时期的宫廷斗争采取"薄责宽和"政策。瑾妃最终于同治年间获准出家为尼,三德子流放档案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。
本次事件反映出清朝中后期皇权与内廷势力的复杂博弈,为研究清代宫廷财政制度提供了重要案例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21013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