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俄乌冲突事件始末与影响
事件背景
2013年11月,乌克兰亲欧盟的亚努科维奇政府突然中止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,引发大规模民众抗议。冲突双方的核心矛盾围绕乌克兰的政治未来展开。
关键时间线
- 2014年2月21日:乌克兰议会宣布解除总统亚努科维奇职务
- 2014年2月22日:亲俄武装控制克里米亚半岛
- 2014年4月:顿巴斯地区爆发武装冲突
主要冲突方
阵营 | 核心诉求 | 国际支持 |
---|---|---|
亲欧盟派 | 加入欧盟和北约 | 欧盟、美国 |
亲俄派 | 保持俄语地位和俄方保护 | 俄罗斯 |
国际社会反应
联合国决议
联合国安理会于2014年3月16日通过第687号决议,呼吁各方停止敌对行动并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。但俄罗斯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未获执行。
主要国家立场
- 美国实施多项制裁并冻结俄央行资产
- 欧盟启动"乌克兰援助计划"提供50亿欧元贷款
- 中国提出"四点立场"主张政治解决
长期影响
冲突导致超过1300人死亡,造成约600万人流离失所(联合国难民署2021年数据)。俄乌关系从1991年建交时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转变为全面对抗状态。
参考文献
- 《乌克兰危机与地缘政治重构》王帆,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
- 联合国《关于乌克兰的人道主义状况》报告(2014-2022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2042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