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籽麟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突破性贡献
学术背景
万籽麟(1930-2019)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,其研究成果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。他主导的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技术方面取得突破,相关论文被收录于《杂交水稻育种原理》等权威文献。
核心研究成果
研究阶段 | 关键技术 | 产量提升 |
1973年 | 配制早熟矮秆恢复系 | 较常规品种增产20%-30% |
1975年 | 攻克不育系繁殖难题 | 实现大规模制种 |
1980年代 | 培育早稻"协优"系列 | 部分地区亩产突破800公斤 |
技术特点
- 光温敏型不育系:利用自然光周期控制生殖生长
- 矮秆株型设计:减少倒伏风险(较传统品种抗倒伏率提升45%)
- 双季配套技术:实现年两熟种植(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.8倍)
社会影响
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,万籽麟团队研究成果使我国水稻单产从1960年的平均300公斤/亩提升至2020年的1000公斤/亩,累计增产粮食超10亿吨,惠及全球超过20亿人口。
学术传承
其创立的"三系法"杂交水稻体系至今仍占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85%以上,培养出戴景瑞、李必军等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20013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