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的常见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
一、乙肝的传播途径
乙肝病毒(HBV)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:
- 血液传播:接触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体液,如输血、共用针具、医疗操作不规范等。
- 性接触传播: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可能导致病毒传播,尤其高危性行为。
- 母婴垂直传播:感染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新生儿。
二、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
以下人群感染乙肝风险较高:
- 有多个性伴侣或固定伴侣未接种乙肝疫苗者
- 静脉注射毒品者或共用针具者
- 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(母婴传播高发期)
- 接触乙肝患者血液/体液的医护人员
三、科学预防措施
1. 接种乙肝疫苗
新生儿应于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剂疫苗,全程3针可提供90%以上保护率(WHO, 2021)。
2. 避免感染源接触
- 拒绝共用针具、牙具等个人用品
- 医疗美容或穿刺前要求消毒记录
- 安全性行为(建议使用避孕套)
3. 定期筛查监测
高风险人群应每6个月检测乙肝五项(HBsAg、抗-HBs等)和肝功能(ALT)。
四、典型症状与诊断
急性感染常无症状,慢性感染者可能出现:乏力、食欲减退、肝区疼痛,需通过血液检测确诊(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, 2020)。
检测项目 | 意义 |
HBsAg阳性 | 可能感染或康复后携带 |
ALT升高 | 提示肝脏炎症活动 |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18972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