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丁目:日本町名编号系统的核心概念
1.1 一丁目的基本定义
一丁目是日本城市町名编号系统的基础单位,属于行政区划中的最小地理单元。
1.2 编号系统构成
- 町名编号采用"丁目"(chōme)作为后缀
- 数字范围通常为1-10或1-20
- 特殊区域可能使用汉字组合
1.3 历史沿革
该系统源自江户时代(1603-1868)的町方制度演变而来。
明治维新后(1868年起)正式确立为标准化行政划分方式。
1.4 现代应用
区域类型 | 常见编号范围 | 典型城市案例 |
---|---|---|
核心商业区 | 1-5丁目 | 东京银座(1-8丁目) |
居民区 | 6-10丁目 | 大阪难波(6-9丁目) |
1.5 与其他系统的对比
与美国的街区系统对比:
- 日本:1丁目=约0.25平方公里
- 美国:1街区=约0.5-1平方公里
1.6 使用规范
根据《日本行政地标法》规定:
- 必须标注经纬度坐标
- 重大变更需经市町村议会审议
- 电子地图需每三年更新数据
1.7 实际应用案例
东京新宿区(Shinjuku)的典型分布:
- 1-3丁目:新宿站商业核心区
- 4-7丁目:高级住宅区
- 8-10丁目:新兴商务区
1.8 常见问题
编号冲突解决方案:
- 采用"大字+丁目"复合编号
- 使用汉字与数字组合标识
1.9 文献参考
主要参考《日本行政区划手册》(2019修订版)
《东京都町名编码标准规范》(2020版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17410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