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Loading

首页 传统文化起名知识

《长恨歌》古诗原文

分类:起名知识
字数: (487)
阅读: (1)
0

《长恨歌》文学价值与历史背景解析

一、作品结构分析

全诗共840字,采用七言歌行体,分为以下结构模块:

章节字数占比核心内容
序章5%
(唐玄宗入蜀背景)
奠定悲剧基调
上篇40%
(安史之乱始末)
帝王爱情始末
下篇55%
(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)
生死相随主题

二、核心人物关系

  • 唐玄宗:从明君到昏君的转变(768-762年执政)
  • 杨贵妃:霓裳羽衣曲作者(739-756年宫廷生活)
  • 安禄山:叛乱关键人物(755-756年战役)

三、文学手法解析

1. 对比手法盛世与乱世的强烈反差(如第45段"九重城阙烟尘生")

2. 双线叙事明皇与贵妃的双线并行(对应第16-20段)

3. 象征运用玉钿(爱情信物)、霓裳羽衣(帝国象征)

四、历史争议点

1. 杨贵妃之死:马嵬驿之变的真实过程(756年6月14日)

2. 魂归蓬莱:道教背景的虚实处理(第75段"天长地久有时尽")

3. 君臣关系:白居易对唐玄宗的批评态度(第85段"翠华行尽碧鸡道")

五、学术研究文献

  • 《唐代政治与文学》陈寅恪(中华书局2001年版)
  • 《长恨歌笺注》蒋寅(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)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1734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