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2-1927年中国社会变迁简述
一、社会状况
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,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:
- 政治体系从帝制转向共和制
- 法律体系引入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
- 人口统计显示:1914年总人口4.2亿
二、经济变革
产业 | 1912年产值 | 1926年产值 |
---|---|---|
农业 | 占GDP 60% | 占GDP 58% |
工业 | 占GDP 7% | 占GDP 10% |
商业 | 占GDP 23% | 占GDP 25% |
三、教育发展
1. 新式教育
1912-1927年间新建学堂:
- 普通中学从12所增至286所
- 师范院校由4所增至17所
- 大学从1所增至7所(含清华大学前身)
2. 师资培养
教育部统计显示:
- 1915-1925年培养新式教师28.7万人
- 师范毕业生年增长率达17.3%
四、科技应用
1. 交通
- 铁路里程:1912年435公里 → 1927年7100公里
- 轮船吨位:1912年12万吨 → 1927年28万吨
2. 通信
年份 | 电报局数量 | 电话交换机数量 |
---|---|---|
1912 | 26个 | 3台 |
1927 | 48个 | 87台 |
五、参考文献
- 《中华民国统计年鉴》1913
- 《申报》经济数据汇编(1912-1927)
- 陈独秀《新青年》教育专刊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114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