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:相对论与和平主义探索
一、早年教育与科学启蒙
1879年3月14日,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一个犹太裔犹太教家庭。他在专利局工作期间(1896-1909)完成了多项重要研究:
- 1905年发表狭义相对论论文
- 提出光电效应理论(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)
- 发现布朗运动数学解释
二、广义相对论的突破
1. 理论构建(1913-1915)
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期间,爱因斯坦通过数学家格罗斯曼的帮助,将张量分析引入物理研究,最终完成广义相对论(1915)。
2. 实验验证
1919年5月29日 | 英国阿瑟顿观测站 | 引力透镜效应观测 |
1923年 | 勒维-塔姆实验 | 验证光线弯曲理论 |
三、和平主义与政治活动
爱因斯坦晚年积极参与和平运动,1933年移居美国后:
- 1939年签署致罗斯福总统的原子能研究建议书
- 1945年发表《原子能科学家公报》封面警示图
- 1955年致信斯大林呼吁禁止核武器
1. 哲学观点
他认为:"科学没有宗教是瘸子,宗教没有科学是瞎子"(《宗教与科学》)。
四、主要著作与影响
1908年 | 《论动体的电动力学》 | 狭义相对论系统阐述 |
1916年 | 《广义相对论基础》 | 引力场方程首次完整推导 |
1954年 | 《我的世界观》 | 哲学与科学思想总结 |
爱因斯坦于1955年4月18日逝世,享年76岁。他的相对论理论至今仍是现代物理学基础(爱因斯坦,1955)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宣州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xzqredcross.org/post-20605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